第220章 被扔在金銮殿上的临终遗表(1 / 2)

紫禁城内。

一道奏疏被慈安愤怒地扔到了金銮殿的地板上。

内侍卫大臣景寿颤颤巍巍地捡起了奏疏一看,顿时脸色大变,不由在金銮殿上颤抖地念了出来。

“臣僧格林沁以表叩见两宫太后圣驾:

臣本藩部世仆,沐圣恩擢升高位,委以重任,蒙两宫太后垂怜信任,委臣统兵御敌,保卫大清社稷,历经百战,未尝敢有丝毫懈怠。

今敌势汹汹,臣虽率将士竭力抵抗,然终因局势险恶,力有不逮,今率本部蒙古骑兵以身诱敌,掘黄河之水天上来,誓要效仿关将军之战绩水淹七军,以期改变大清倾倒之局势。

这一战,臣恐将不久于人世。但臣至死,心中唯有对大清皇室之忠诚,对两宫太后之敬仰与感恩。

想太祖太宗开基立业,历经千辛万苦,奠定大清之疆土;

列祖列宗宵衣旰食,使大清盛极一时,威震四海。

如今国难当前,内有发逆之乱,外有强敌之侵,国势岌岌可危。

臣受命于危难之际,统率蒙古、汉军各营将士,为的就是荡平叛乱,抵御外侮,使大清之江山社稷得以延续,圣母皇太后与怀中圣上永保龙体,福寿绵长。

臣自幼生长于蒙古草原,习骑射,尚武功,性耿直,怀忠义。

于行军作战之际,每念及身后是祖宗之基业,亿兆之黎民,便不顾生死,奋勇向前。

往昔镇压发逆,臣与将士们披荆斩棘,转战南北,大小数百战,血沃中原;今发匪作乱,臣不顾敌众我寡,不顾敌军枪炮之利,毅然迎敌,实欲尽臣之所责,保我大清之完整。

臣深知大清之命脉系于圣母皇太后与怀中的圣上,臣之所作所为,皆为报答皇恩于万一。

臣一生尽瘁于武备,麾下将士,皆为吾皇臣民中忠勇之辈,虽死伤惨重,然无一人有退缩之意,亦为大清之忠勇死士。

今虽行将就木,然臣心中悲愤难平。臣未能再为太后圣上扫平天下之障碍,实乃臣之终憾。

但臣望两宫太后坚信,吾大清之军民,忠义之心不死,必可度过此难关,再兴大业。

臣虽死之后,愿后世子孙亦能铭记大清之恩德,传承忠诚勇敢之家风,为圣朝之复兴,竭尽所能。

臣僧格林沁叩谢两宫太后之隆恩,伏惟圣鉴。

臣将去矣,犹盼大清之福运绵长,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僧格林沁临终遗表。”

金銮殿上除了景寿这位大清额驸颤抖的声音之外,鸦雀无声。

“僧王没了,国之柱石倒了,他为了扭转局势甘愿以身入局,掀黄河之水灭发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