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灵仙国新篇(2 / 2)

农业发展亦迎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黄狼城的农田,因长期依赖传统的灌溉之法,产量早已触碰到了天花板。杨溯与众人商议后,决定引河水修沟渠,以解农田缺水之困。工程浩大,需众多人力。于是,杨溯传令各城,招募青壮。消息传开,国人们群情激昂,踊跃响应。一时间,黄狼城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众人齐心协力,挖沟筑渠,虽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却无一人抱怨。

灵慧看着忙碌的人群,感慨万千:“陛下,此次修渠,众人齐心,足见国之凝聚力之强大。”杨溯微笑着点头:“正因如此,国才拥有了不断砥砺前行的磅礴动力。待沟渠修成,农田丰收,国之兴盛,必将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国之教育也在与时俱进,逐步变革。新城学堂,随着国人的繁衍与发展,学子数量日益增多,旧舍已显得局促狭小。杨溯果断决定扩建学堂,广纳贤师。消息传出,不少饱学之士慕名而来。面试之日,诸贤各展才华。一位来自远方的智者,口若悬河,讲述天文地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拍案叫绝;一位本地的宿儒,引经据典,阐释国之历史文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杨溯与学堂师长们仔细考量,择优录用。

而在教育内容上,除传统的国之技艺与文化,天文、地理、算数等知识的传授亦更为系统全面。杨溯亲自前往学堂,对学子们语重心长地说道:“吾国之未来,系于汝等一身。学习知识,切不可画地为牢,自我局限,当如海绵吸水,博采众长,为国之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如今我们有了手榴弹和步枪这样的先进武器,更需要你们用知识去守护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学子们深受鼓舞,读书声愈发响亮激昂。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国之冶铁工坊中,炉火熊熊燃烧,锤声阵阵回荡,铁器的品质在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步提升,手榴弹和步枪的生产也愈发稳定高效;文化广场上,新的歌舞与绘画交相辉映,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吸引着众人驻足欣赏,赞叹不已;黄狼城外,沟渠交错纵横,清澈的水流欢畅地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新城学堂,扩建后的校园宽敞明亮,书声琅琅,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灵仙国,正沿着繁荣之路,稳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而集市城的贸易,始终是杨溯心头的重中之重。国以海食盐作为关键交易品,换取到的隶力数量关乎国之发展的根基。

这一次集市交易的成果令人振奋。众多国家听闻灵仙国海食盐的盛名,纷纷携厚礼前来交换。北方的巨石国,带来了八百名体格健壮的隶力,以及大量的羊毛与矿石;东方的森木国,用六百多名擅长伐木与建造的隶力,外加许多珍贵木材制品进行交易;西方的沙金国,则贡献出了五百余名适应沙漠环境、精通畜牧的隶力,还有不少金沙与独特的沙漠手工艺品。其他中小国家合起来也提供了一千余名隶力,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农耕,有的精于手工编织。

总计下来,此次交易获得的隶力数量竟达三千多人。杨溯深知,这些隶力是国之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她立刻召集国之核心成员商议安置事宜。“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加入,我们必须妥善安排,让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最大作用。”杨溯目光坚定地说道。一部分隶力被分配到农业生产中,在经验丰富的农夫带领下,开垦新的农田,学习先进的耕种技术;一些有手艺天赋的隶力进入工坊,跟随工匠们学习冶铁、制陶、编织等技艺,为国之手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还有不少隶力参与到国之基础设施建设中,助力房屋建造、道路修缮等工程,同时也有部分隶力被安排协助手榴弹和步枪的生产工作。随着这些隶力逐渐融入国之生产生活,灵仙国的发展速度如虎添翼,向着更为昌盛繁荣的未来大步迈进,在这片大陆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成为众多国家瞩目的焦点与向往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