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出阴劲(1 / 2)

阴劲即阴柔之劲。力发于无形,动作柔韧多变化。

阴劲之运行,起于何所,止于何处,心明神清。

发阴劲时,筋脉紧张,其声叽咕,达于四肢,翁张作势。阴劲来时,一线阴气,可透木铁,

穿过皮棉,可入其经络脏腑,而刚则不能。

此硬气功练成后,以指头敌于阳光或灯光下照之,则见透明如黄蜡,毫无血色,劲愈深则透明之部愈长。

若竖指于腿上,而运动于指末,则觉得指点之处有凉风一线,自上而下,穿腿而过,顿时麻木不仁,此种试验是证明阴劲已练成功。

此后,指头不可乱着人身。其练法有抓绷子法和拍水法,现介绍如下:

1.抓绷子法

(1)取长约15厘米,宽约1. 5厘米,富有弹性的毛竹或牛角(有类似钢片、弹簧片亦可)作工具,

(2)初学时,以线系两端略成弓形以防脱手弹出伤人,待此法熟练后,可不必系之以线。

所备竹片或牛角应有多块,厚薄不同,待指力增强后,则换用较厚的,以增加练功难度。

(3)每日早晚练两次,每次练到指酸为止,不可间断,抓法是:以大拇指抵其一端,食、中二指合抵另一端,指与虎口必须成弧形,着力点在指端。

初练时,绷子可贴着虎口,熟练后,则反向而抓。

如遇食、中二指难以并紧使劲,则可用另一手指助之。左右手轮换练习。

2.拍水法

取一大容器盛满水,要求有一定的深度。

(1)习者马步立于容器前或置身于湖泊中,初时把手指放至眼睛的高度,或比眼稍高处,手臂须放松上举。

(2)然后,将掌水平拍落。意想是一块石头悬于空中,向水面加速降落,切不可用力。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悬吊的重物在失重的状态下,重物将加速下落,当与接触物的表面发生接触时,劲力集中,则会产生“透劲”。

那么,只凭一时的气力击打,其劲力则会在接触物的表面发生扩散。这就是阴劲与阳劲的木质区别。

拍打时,背部、肩部、手臂、手肘等部位不可用力,好象挥鞭由上往下的打击,打出时上半身不可前后摇摆、臀部突出、腰部和腿部弯曲会使全身之气停滞。

肩部、上臂用力则使背部变得空虚,同时臀部突出,劲还会从腰间消失,腰背部之劲自然练不好。

形意拳三大基础,一通无有不通!

形、意、神为形意拳的三大基础,它们之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

“形”为基础,“意”作灵魂,而“神”则为神。

形,形象、姿势也。“形”作为形意拳最基础的拳架功夫,在形意拳的初级、中级,乃至高级阶段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要做到“形”顺。

形意拳的姿势和顺,动作协调,关节灵活,便于气血通透,劲力顺畅。

“形”的训练是有一定规矩及要求的。如“钻拳”,要求钻出之拳小拇指必须拧至向上,这样肘才能裹住肋。

形意拳的“六合”讲究手肘肩与足膝胯相合,这里的“合”不仅仅指身体一侧的手肘肩与足膝胯相合,而是同样要求肢体左右两侧的手肘肩与足膝胯成拗步相合。

要做到“合”必须“裹”得住,“贴”得紧。

两肘裹,两胯裹,两股内侧贴紧,腰胯是关键,腰胯间的“灵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劲力的发放。

因为腰胯内为“丹田”所在,由“丹田”发出的劲力通过腰胯的“抖放”直达四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