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战来袭(1 / 2)

说到狄青就忍不住想提到南宋的岳飞,这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俩都是从一个普通的大头兵一步步地升到了军方的最高职务(狄青是枢密使,岳飞是枢密副使)。只不过,狄青的出身其实比岳飞还要低,因为他是一个“贼配军”,而岳飞至少从军的时候是清白之身。当然,狄青也有他的优势且是岳飞所不能及的,他入伍不久就被选拔进了“御龙直”,从此基本上每天都能跟皇上见着面,虽然可能只是个站岗的,但至少也能跟皇帝混个脸熟。

狄青的人生能够起飞当然是与赵祯有关,但如果只是给赵祯当保镖,那么狄青的名字在后世将无人知晓,来到陕西戌边并由此得到尹洙的赏识和推荐继而让范仲淹和韩琦对其刮目相看——这才是狄青的人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和飞跃的根源,而且是质的改变和飞跃。没有这些人对他的赏识、提拔和栽培,那么狄青可能只会是一个战斗英雄,而不会在后来为将为帅。

这里其实也应该提到范雍,要是没有他的网开一面,狄青早就小命呜呼。同样的,岳飞也有贵人的赏识和相助,比如说宗泽。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宗泽,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个名传千古的岳飞。

不止如此,这二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相似之处,他们的人生尤其是军旅生涯的很多事都被人为地抹去。岳飞好在还有一个名叫岳珂的孙子替他收集生平之事并编纂成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部《鄂国金陀粹编》才让我们对岳飞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但这也是导致岳飞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官方史料的记载里岳飞并不如岳珂所说的那般光芒万丈。但狄青呢?如今我们提到狄青,我们会想到什么?除了归仁铺之战,我们会想起他曾经指挥过哪一场重大的战役或战斗?可是,一个没有赫赫战功且备受文官集团嫉妒的武将能步步高升吗?能最终成为军方最高长官枢密使吗?能被赵祯赞誉为“朕之关张”吗?既然如此,那么狄青的那些本该被永传后世的战绩和战功又到哪里去了?

关于狄青的战功,我们如今只能在官方的史料里看到冰冷且看似平淡无奇的寥寥数语: 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屠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

就是这几句话便将狄青前半生的主要军功一笔带过,这其中的“略宥州”以及“城桥子谷,筑招安寨”我们已经介绍过,但具体的战况我们无从而知,至于狄青的其他战绩在史料里更是无从查找。相比我们之前提到的张岊、王凯和张亢,如果单看史料的话,我们甚至会觉得狄青远不如这些人。可是,还是那句话,如果狄青没有傲视天下的大功于国家,那么他不可能一路加官进爵直至最后成为仁宗朝的军事柱石。

这里有一个词叫做官方史料,它并不客观,但它“权威”,而且它还代表了正统性与合法性,它用强权定义了历史在文笔之下的面貌,哪怕那是被刻意修饰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常说历史不容被篡改,更不容被抹杀,但无数的事实都证明历史可以被篡改可以被抹杀,只要这个人或者这股势力或集团的能量足够的强大,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赵光义登基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事实上,在史官的刀笔之下甚至连黑白和善恶都是可以颠倒的,一切就看执笔之人是站在怎样的立场和角度上在写史。

狄青和岳飞的生平为什么会被抹去甚至是被篡改?他们为何会遭遇如此境遇?狄青最后为什么被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又是怎么抑郁而终的?岳飞又是为什么被剥夺一切官职并被下狱最终还被赐死呢?

这些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但又众说纷纭。说到狄青之死就免不了要提到欧阳修和文彦博,这两位名传后世的大宋名臣可谓是狄青之死的大恩人,正是以他们为首的宋朝文官集团大肆散播狄青有可能会颠覆大宋的江山才导致赵祯下令罢了他的实权,而备感冤枉和屈辱的狄青则在数月之后就因为心理郁结而病发身亡。岳飞就更不用说了,他死的时候身上还背着一个“可能有谋反嫌疑”的罪名。

也就是说,狄青和岳飞在临死之时以及死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头戴一顶“可能是反贼”的帽子,这样的“奸贼”怎么可能会被当时的官方所极致赞美呢?没让全国人民开会集体声讨你俩就已经是皇恩浩荡,没把你俩的名字从史书上给彻底抹去都算是文官集团大发慈悲,而当他俩开始被官方所认可并被追功之时,有关于他们的生平已经被改得或是被删减得无法复原。

更让人不解乃至想要气急而笑的是,某些后世之人为了洗地竟然说欧阳修和文彦博这样对狄青其实是为了保护狄青,其意就是他们这样做防止了狄青可能会做出什么傻事从而坏了他的一世名节。

这可真是高论!为了保护一个人竟然把对方给保护得去了西天取经,这样的保护谁喜欢?谁想要?说这种话的人是不是应该也这样被人给保护一下呢?照此理论,秦桧和赵构是不是也是为了保护岳飞才杀了他的呢?毕竟如果岳飞真的造了反,那他在后世的名声和地位就不会有如今这般之高,所以岳飞其实应该在地下深切感谢秦桧和赵构?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就此打住。我的本意是想将狄青在这段时间里的英勇事迹给介绍一番,就像之前讲述张岊和张亢那般,但是很遗憾,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个想法只能是一个泡影。我们只知道他在这段时期很英勇善战,但他究竟有怎样具体的战绩却无从而知,可这无碍于他的晋升。就在这年的十月(差不多就是宋辽新一轮争端了结的时候),狄青由鄜延路都监被调任为泾原路都监并兼任原州知州,而就在几天后他又被直接升任为泾原路的副总管。

一直都在鄜延路守边的狄青为什么被调到了泾原路呢?这个事就得从一场让整个宋朝都为之而剧烈震荡的战事说起——宋夏定川寨之战。

在讲述定川寨之战之前,我们首先还是得来说一说伟大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