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粟米有五十斤、一百斤一包的,盐也是有五十斤、二十五斤的规格,而麻皮、兽皮,差不多也是在一百斤左右一捆;还有一些是按照体积计算,比如装载煤炭、铁矿石的竹筐,装满煤矿石差不多在五十斤,铁矿石会更重一些,但也差不多在五十斤左右;
这些成包、成捆、成筐、成匹等多种方式,造成了部落装卸的一些困扰。
因为这些装载的容器,并不是统一的,有的是麻袋,有的是绳子捆,甚至有些是完全散落的,这要是从船下搬运到船上,不仅费事,还要浪费空间。
尤其是在码头运输中,要是只有一样东西倒还好,但每次运输,所需要的运输的物资都会有多种,在船上卸下或者装载上多种物资,既要考虑到重量的问题,也要考虑到体积的问题,让这些船长们很是头疼,每次运输的任务也不一样,几乎运送一次,就要对船上的空间重新布置一次,费时费力不说,还总是容易算错。
“正常都是五十斤的为多,这样的包装,可以保证一个健壮的族人能扛在肩上或者抬起来,而且也方便计数。”
没有多少犹豫,熊木就直接将这些物资的包装重量告诉了熊洪,“还有一些金属锭,这些重量要比其他的物资重,我们也是用这种木箱子来装,同样也是五十斤。”
因为金属的密度普遍比盐、麻布、木材这些东西大,故而相同的体积,重量更大。但为了计数,也为了运输方便,不管这些金属的密度如何,统一都铸造成一块块重量在5斤的金属锭。
“当然还有一些不太好分的东西,比如麻皮、矿石这些,基本上都是五十一百这样的重量为一个包装。”
“你看,这么多种类的物资,光是使用的包装规格就不一样,这在平时使用时也就算了,可是在装卸的时候,由于这些不同规格的包装,这样装载起来就有些麻烦,耽误很多时间。”
熊洪从白茅手里拿过一个木箱,里面散落着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木块,另外还有一些不规则的碎石子。
“你看,我们装载的物资就像这些碎石子,无论怎么摆,中间都有空隙,而这些空隙存在,就会让族人没有顺序地装卸,不仅浪费时间,还很容易发生危险。”
熊木点点头以示认可,随着物资运输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也发现了这种弊端,对车厢、船舱上空间的有效利用,能提升更多的运载重量。
“接着看,要是我们把货物都提前放到这些小箱子里,再按照顺序摆放到车厢上呢?”熊洪将小木块按照顺序码放整齐,显得很是规整,而且空间要比堆成一堆的石子小了很多。
“那我们为什么不制作几种规格的装载容器呢?就像这些木块一样,每次只要装卸这些木块,等这些木块被运到地方后,再打开取出里面的物资就行。”
后世的集装箱尺寸标准,其来历也是很具有戏剧性的,就比如绝大部分国家火车轨道的间距,是1.453米,最早就是来源于拉动马车两匹马马屁股间的距离。
而现在没有什么马车车屁股的间距,也没有轨道的标准间距,但熊部落设计的第一条轨道的尺寸,也是在1.2米左右,为什么?因为熊部落现在使用的马车轮轴长度也就是1.2米。
制作几种不同规格的箱体,肯定是要匹配车厢的长宽,用以有效利用空间,来装载这些物资,就是熊洪的打算。
“族长的意思是?”熊木有些疑惑,不明白族长要再制作箱子装这些东西干什么。
“图纸上设计的箱子,可以装4袋50斤的粟米,或者100斤的麻皮,至于那些矿石和金属锭,也可以装上四筐。”熊洪指着图纸上的一款木箱。
“你看,箱体四周都是结实的木料,用榫卯结构咬合,这样就保证了箱子的强度。而且在箱子的四个角,还特意在里面留出了一个洞,底部还可以用木榫卡柱下面的箱子,这样就稳定很多。而这个洞是专门用来系起重装置的绳子或者挂钩,或者说,这个箱子,就是为了配合起重装置使用的。”
熊木看着图纸上三款不同的箱子,上面也标注了尺寸,只是稍微一想,就明白了熊洪的用意。
一个箱子可以装200斤、100斤、50斤的重量,或者装这种体积的物资,这样所有的箱子都是规则的,尺寸统一,那无论装在马车牛车上或者是船只、轨道车上,都能与运输工具契合,避免空间的浪费。
而有了四角的吊装位置,这些箱子就能轻松地被起重装置给吊起来,从码头运送到船上,或者从车厢上吊装到营地里。
而并不是太重的箱子,即便是靠几个族人,也能抬起来,这就扩大了这些箱子的使用范围,让装卸更加方便。
从木质轨道的设计和铺设,到“熊部落集装箱”的设计,从始至终,熊洪都是坚持着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思路,或许大部分族人都不理解,但没关系,这些东西在部落也只是刚刚起步,遇到的阻力几乎没有。
等部落以及周围的部落们都熟悉了这种规则或者标准,那这些运用的场景将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