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看向了门口处。
发现李承乾不急不缓的走进来,大臣们也是激动得不行。
快半年了,这事终于有定论了。
“拜见父皇。”李承乾走到龙案前拱手道。
李世民没时间寒暄,而是直接问道:“听闻倭国使臣答应了你的条件?”
嗯?
怎么觉得今日的李世民有些奇怪,之前不都是反对议和条件的吗?
不过李承乾没心思多想,微微颔首道:“没错,倭国使臣苏我瞎子已经答应了儿臣的议和条件,并且儿臣今日提出的新的议和条件他也答应了。”
苏我瞎子?
这名字怎么怪怪的?
而张阿难和一些大臣知道苏我虾夷的名字,对于李承乾这种叫法有些想笑。
但也没有阻止。
李世民则是关心新的议和条件。
“新的议和条件?什么条件?”这事他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大臣们也是蹙着眉,他们怎么不知道这件事?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新的议和条件就是,倭国需要在平安京给出一块土地让大唐设立远东军司令部和大唐使馆,另外倭国一百年内不允许招募超过五万士卒,只能维持倭国治安,大唐会派驻军保护他们的皇室和百姓。”
额......
听完之后,李世民和大臣们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怎么觉得有些欺负人?
要么打,要么和,怎么还让大唐保护他们,显得倭国不行一样。
这要李世民是倭国的那什么劳什子天皇,能够气死。
就在大家思考的时候,李承乾继续道:“作为交换的条件,大唐除了沿海的城池,其余城池都交还给倭国,而且推荐倭国加入联盟国。”
嘶~
归还城池?
之前太子殿下可不是这么说的?
李世民也是非常讶异:“太子,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回禀父皇。”李承乾拱手,笑道:“之前是儿臣想多了,在倭国驻军太多,会威胁到大唐疆域安全,只能派少量驻军,所以儿臣便提议倭国只能招募五万士卒,而大唐的驻军也不能超过五千人。”
“这样的话,不止不怕倭国反扑报复,而且还能够对倭国造成威胁。”
“至于远东军司令部,实则是军事指挥所,实则就是专门跟倭国皇室打交道和监视他们的一个部门,这样一来,大唐不止能够插手倭国的军事、经济、民生,还能够掌控皇室。”
“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闻言,大臣们低头议论一番。
觉得这事似乎可行性很高。
李世民也默默思考起来。
而房玄龄站出来,直接问道:“太子殿下,那为何是一百年,一百年后倭国卷土重来,又当如何?”
“按照太子殿下之前的意思,大唐虽然是巨龙,可也有生病打盹的时候,到时倭国难道还不报复大唐吗?”
刚才觉得李承乾想法不错的大臣,顿时被房玄龄这么一说给惊醒了。
“是啊,到时倭国对大唐肯定不会留有余地。”
“何止不留余地,绝对会对大唐赶尽杀绝啊。”
“留此祸患,绝不是明智之举。”
。。。。。。
听着议论声,李世民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承乾道:“太子,你说说为何是一百年?”
他不信自己儿子没有计划的随意提出一百年这个时间线。
李承乾自然是有计划的,对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其实一百年是为了淡化倭国皇室的影响力。”
哦?
所有人都好奇了起来,安静下来听着。
“倭国和大唐一样是皇权至上,大唐百姓都会知道父皇英明神武,只要有父皇在,大唐百姓都会团结起来,认为父皇能够带他们走向胜利。”
这话夸得李世民挑了挑眉,非常的受用。
而大臣们也是跟着附和颔首。
古代的帝王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不能怪大臣们是这样的想法。
李承乾则继续道:“大唐既然如此,那么倭国亦是如此。一百年时间,儿臣希望远东军司令部能够在倭国百姓中淡化皇室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派遣大量的先生前往倭国,教倭国百姓说大唐话,识大唐文字,彻底同化成为大唐人。”
“对于祸患,不将倭国百姓同化,不止是百年,千年后都会成为华夏之祸患,儿臣此举并非是单单为大唐考虑,而是为了整个华夏民族考虑。”
“所以远东军司令部的设立对倭国有着百年大计的影响。”
这么一解释,所有人都明白了。
李世民则是直接喊了一声:“善。”
在座也不都是魔鬼,打仗也是迫不得已,并没有想着赶尽杀绝。
要是能够同化,这样才能让大唐千秋万代。
符合李世民的政策,包罗万象。
杜如晦这个时候站出来道:“陛下,太子殿下这百年大计确实不错,驻军五千并不影响大唐,而能够影响倭国百年。”
“臣想,这远东军司令部不止如此,太子殿下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作为,让倭国说大唐话,写大唐文字,用大唐所产之物,甚至是学习大唐的习俗吧?”
“不错。”李承乾赞赏的看了杜如晦一眼道:“既然是同化,那么肯定是需要跟大唐百姓各个方面都相似。”
说着,他还朝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儿臣不止让大唐商贾去倭国做贸易,而且还会让倭国百姓真正的认识大唐,喜欢大唐,对大唐有一种依恋。”
“好。”
李世民听后非常的高兴,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他想要的,便下令道:“若无异议,那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办,于倭国使臣苏我瞎子的议和就由礼部操办,玄龄你监督,太子从旁协助。”
“马上新年了,身在前线的将士辛苦的很,告诉李靖好好的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停止一切战事,规划好大唐和倭国的城池后,大军返回大唐。”
“陛下圣明。”李承乾和大臣们纷纷拱手。
这算是一件大喜事。
从吵闹,到各方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