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父皇,江氏和母后生得一模一样(2 / 2)

李昀璟已满十二周岁,而瑜贵妃所生的六皇子李澜,不过七岁。

两人相差五岁,加上一个是太子,一个只是皇子,本不应该同时考查。

可李彦成却故意为之。

不仅于此,还允了瑜贵妃旁观。

李彦成考李昀璟时,便是其对答如流,也不过微微点头,面色上没甚大起伏。

末了也不过是一句严厉的叮嘱:“太子需得谨记,学问要精,却不可拘泥字句,切勿溺于经术,失了权柄。”

他在敲打提醒李昀璟,为君之道在制衡而非学问。

若其只懂得倚靠许清,学问再精,也无意义。

至于其能不能领悟,就看其造诣了。

李昀璟身姿板正地行礼:“父皇句句珠玑,儿臣谨记。”

他将李彦成的话记在心里,只等回了东宫,再好生去琢磨领悟。

毕竟此时,他的注意力一大半在瑜贵妃和李澜身上。

准确地说,是在李彦成对他们母子的态度上。

李彦成在考查李澜时,便换了一副神态。

眉眼含笑,俨然慈父。

问李澜的那些问题,说是考查学业,不如说是关怀闲聊。

瑜贵妃在一旁满目柔情的望着,在李彦成认可赞赏李澜时,笑吟吟掩唇笑。

李昀璟被晾在一旁,兀自受着的妒火的炙烤。

无论他怎么做,父皇对他都不满意。

是因为他没了母后庇护吗?

这瑜贵妃不过有他母后三分的眉眼,却在这后宫得到盛宠,连带着其儿子,都入了父皇的眼。

他的太子之位,还能保住多久?

待李彦成考查完了李澜后,开口冲李昀璟道:“太子学业繁重且先退下吧,改日朕再抽查你的骑射,太子可别让朕失望。”

“儿臣一定勤加练习,儿臣告退。”

李昀璟行礼退下,他步子迈得慢,一直在认真聆听身后的动静,等着听李彦成也唤退瑜贵妃与李澜。

可直到他快迈出厅内,耳畔能听到的,都是言笑晏晏的交谈。

他的一颗心越发嫉妒难耐。

凭何李澜可以?

仅凭他有一个眉眼有三分像他母后的母妃?

不过是个赝品!

殿内,李彦成的余光其实一直不着痕迹地落在李昀璟身上。

他今日唱这么一出的原因很简单。

他近来盛宠瑜贵妃,有意无意露出对李澜的栽培之意,为的是“养狼慑虎”,制衡东宫。

可偏偏瑜贵妃的父兄,都是拎不清的,势未起,野心已露,多行蠢事,成了他的心患。

李彦成曾弑兄登位,在民间多有骂名,这成了他的心结。

他要做名垂千古的贤君,不再背“薄情帝王”之名。

所以,他要借太子李昀璟之手,即安国公许清的势力除掉心患。

而李昀璟一旦有了“残害手足”之实,他日后随时能以此来“废太子”。

对此,他的心情其实复杂又矛盾。

他既希望李昀璟如他所愿那般,除掉李澜、瑜贵妃的党羽势力。

却又隐隐不愿,李昀璟真的成为残害手足之人。

可惜,李昀璟并未回到东宫,传唤许清来商议分析李彦成今日言行的目的。

他走到一半,理智被嫉妒摧毁,蓦地愤而转身。

他决意去做一件,瞒着许清,兀自筹备已久的事。

李昀璟去而复返,在殿前行大礼,叩首后扫了瑜贵妃与李澜一眼,道:“启禀父皇,儿臣有要事要单独禀告父皇!”

李昀璟甚少这般,是以李彦成屏退了瑜贵妃与李澜,问道:“太子有何要事啊?”

李昀璟跪在大殿,抬首看向李彦成,道:“父皇可还记得之前为儿臣挑选的陪读,来自江南的江家之子?”

一听到这个,李彦成便想到李霁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案,眸光微沉:“记得,江氏一家不是被流放了?你提他作甚?”

李昀璟道出筹备已久的说辞:“儿臣偶然看到其为其姐描摹的人像丹青,竟……和母后长得一模一样!”

自从那日先皇后许令仪的生辰,他听到李彦成醉酒后的发言,意外知晓,江元音应当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后,他便一直在瞒着许清,琢磨如何告知李彦成此事。

今日见李彦成与瑜贵妃、李澜,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实在沉不住气了。

瑜贵妃不过是个赝品罢了。

而他拥有真正的,父皇在寻找的亲姐!

父皇会因为瑜贵妃,疼宠李澜,是否会因为江元音,多看他几眼?

就如同母后还在世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