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战江夏孙氏报仇,残手足祸起楚宫(1 / 2)

战江夏孙氏报仇,残手足祸起楚宫

却说齐魏战事暂告一段落。</p>

丞相李翊率兵前往魏都邺城,与曹操商定和谈协议。</p>

由于李翊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曹操坚决不肯接受。</p>

所以谈判一时陷入了僵持阶段</p>

两边便如此耗着,谁也不肯相让谁。</p>

与此同时,江南战事亦是进行的如火如荼。</p>

本来楚国与魏国签订了同盟协议,相约共伐齐国。</p>

战事胜利以后,两家共分淮南、扬州之土。</p>

可奈何齐国这边相继打出阵斩夏侯、水淹七军的大胜了,楚国始终没能为曹魏提供实际的帮助。</p>

非是刘表不愿意,实在是他腾不出手来。</p>

在江南战场,他被孙吴给绊住了手脚。</p>

孙权用周瑜为前部都督,吕蒙为别部司马。</p>

凌操凌统父子为先锋,陈武为奋威校尉。</p>

发兵两万,先后与楚兵战于寻阳、松茲。</p>

斩敌、俘虏共计万余人,取得了开战以来的大捷。</p>

江夏太守黄祖,又遣部将蒋苏率兵五千,猛攻孙氏的柴桑。</p>

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蒋苏,并大破黄祖水军。</p>

两战下来,孙氏缴获的钱粮、舟船堆积如山,不计其数。</p>

这也是孙氏发家的原因之一。</p>

此前说过,东吴之地在汉末极其贫穷落后,因为很多沼泽之地未有开发。</p>

并且开发也需要很高的成本。</p>

但经过孙策、孙权两代人的努力,成功将吴地建设成了南方的立雄之地。</p>

而这项伟大的工程的天使投资人,正是荆州人。</p>

荆州可谓富得流油。</p>

其中,孙策时期,在沙羡一战,大破黄祖。</p>

缴获了船只六千余艘,财物堆积如山。</p>

而孙权时期,也是靠讨伐江夏黄祖,缴获了大量的粮秣、军械。</p>

这些都成了孙权开发吴地的重要启动资金。</p>

至于劳动力就更好办了,</p>

吴越一带多山越,这几乎成了孙氏的主要人力来源。</p>

甚至这不仅仅是人力来源,更是孙吴培养名将的天然副本。</p>

有谁需要打仗练级,熬资历军功,就去刷山越就完了。</p>

这玩意儿又好欺负,又能掳掠了当奴仆。</p>

即便到了三国后期,山越人都依然是孙吴的名将孵化器。</p>

比如东吴的大将军诸葛恪,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p>

他就是靠打山越人刷军功上位的。</p>

可以说,</p>

孙吴能够在江东起家,荆州人与山越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p>

当然了,这也怪刘表不争气。</p>

按理说,荆州是当时作为仅次于河南、河北的天下陵,寻楚公援助。”</p>

“得荆楚水军之后,再作别图。”</p>

黄祖然其言,急开城门欲走。</p>

不料凌统早已分兵先取江夏,断其归路。</p>

黄祖单骑逃至岘山,忽听一声号响。</p>

孙权的骁将陈武率铁骑杀出,手起刀落,将黄祖首级斩下。</p>

孙权得报大喜,令以漆盒盛黄祖首级,祭奠亡父孙坚。</p>

三军将士见之,无不振奋。</p>

此一战,吴军威震荆襄,江东基业由此愈固。</p>

……</p>

江夏沦陷的消息,还未传回至襄阳。</p>

襄阳内部,却生出了祸事。</p>

原来,这刘景升坐镇荆州九郡,本有乱世良牧之名。</p>

却因家事不修,致有后嗣之祸。</p>

其长子刘琦,字子瑜。</p>

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酷肖其父少年模样。</p>

刘表每见刘琦,辄抚其背叹曰:</p>

“此吾家千里驹也!”</p>

遂常携之出入州府,观政问事。</p>

时有襄阳蔡氏,乃荆州豪族。</p>

蔡夫人为刘表继室,性极妒忌。</p>

其侄女嫁与次子刘琮,蔡氏遂爱屋及乌。</p>

宠爱少子刘琮,而厌恶长子刘琦。</p>

没错,演义里的刘琮是蔡夫人的儿子。</p>

但历史上两人并非亲生,只是因为蔡夫人除了是刘琮的继母之外,还是他的姑妈。</p>

所以蔡氏有意扶正刘琮。</p>

奈何废长立幼,在当时需要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p>

蔡夫人虽背靠蔡家,也没有那么大能量,可以左右此事。</p>

为此,蔡夫人乃日夜在刘表枕边进言:</p>

“琮儿虽然年少,然谦恭知礼,颇类明公当年。”</p>

“琦儿虽长,然性刚愎,恐非守成之主。”</p>

初时刘表尚能分辨,怎奈蔡氏巧舌如簧,更兼当时蔡瑁统领襄阳水军。</p>

此外,襄阳另一外掌兵权的大将张允,亦支持刘琮继位。</p>

事实上,荆州不少士人、武将都支持刘琮。</p>

因为刘琮性格比较软弱好拿捏。</p>

说白了,众人就是想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上来。</p>

毕竟刘表虽号称是“有名无实”,但基本上还能够压住荆州众世家。</p>

可一旦让刘琮继位,众世家便可戏之如稚儿。</p>

于是,在众人的推力下。</p>

每每在朝中,便要称颂刘琮之贤德。</p>

凡刘琮读书习字,必广传州郡。</p>

偶有过失,则百般遮掩。</p>

更在襄阳城中遍植耳目,专探刘琦行事。</p>

一日,刘琦宴游,归来稍迟。</p>

蔡瑁即告于刘表曰:</p>

“大公子沉湎酒色,恐非社稷之福。”</p>

又一日,刘琦练兵归来,张允遂进谗言:</p>

“长公子私结将士,其心难测。”</p>

时日一长,刘表对刘琦渐渐起了疑心,有意与他疏远。</p>

很快,江夏沦陷的消息传回襄阳。</p>

刘表闻之大惊,痛呼一声:</p>

“苦也!”</p>

背疽发作,昏厥在地。</p>

左右急将之救起,召医者查看。</p>

医者说要静养,刘表只能卧病在床。</p>

蔡夫人见刘表病势沉重,不能理事,心中暗喜。</p>

遂将府中内外侍从,尽数更换,皆以蔡氏亲信充任。</p>

凡饮食汤药,必经蔡夫人之手。</p>

宾客前来探视,必先问其来意。</p>

倘有言及刘琦者,立被斥退。</p>

或有提及江夏军情者,皆被阻拦。</p>

刘表虽卧病在榻,竟如囚牢笼之中。</p>

耳目闭塞,不知外事。</p>

就这样,拖了一段时间。</p>

刘表本就已经年迈,饮食起居又照顾不周。</p>

病体遂日渐沉重。</p>

蔡夫人见时机已至,乃密召蔡瑁入内室商议大事。</p>

蔡瑁低声说道:</p>

“今楚公病体难支,恐不久于人世。”</p>

“若一旦山陵崩摧毁,刘琦又在外拥兵,必不肯俯首听命。”</p>

“不如早定大计,立刘琮为主,以绝后患。”</p>

蔡夫人柳眉蹙起,沉吟道:</p>

“刘琦毕竟是楚公长子,废长立幼,恐此事不易办成。”</p>

蔡瑁冷声笑道:</p>

“如何不易?”</p>

“以吾观来,此事不难。”</p>

“只待楚公归天之日,可矫命召刘琦回襄阳奔丧。”</p>

“我等却于途中伏甲士杀之,则大事可定。”</p>

蔡夫人大喜,点头称善。</p>

又连连叮嘱蔡瑁若为此事,须千万小心。</p>

荆楚毕竟是士人乐园,河北、河南都来了不少名士。</p>

尽管朝中大臣有不少拥戴刘琮,可民间士人不会买账。</p>

要是让他们知道这场丑闻,即便刘琮成功登上楚公之位,也很坐稳,求得长久。</p>

蔡瑁当即拍着胸脯表示:</p>

“此前楚公在时,吾不易下手。”</p>

“今楚公已卧病不起,耳目闭塞,不闻外事。”</p>

“吾手握襄阳之兵,杀刘琦如杀鼠雀耳!”</p>

遂命令心腹布置,以待时机。</p>

不料此事,竟不慎走漏了消息。</p>

或是有人不忍与蔡氏姐弟同流合污,遂将此事星夜报往刘琦处。</p>

刘琦此时领兵在襄阳外邑新野。</p>

他每日大宴宾客,竟然不知刘表已经病重的消息。</p>

只是素问襄阳庞德公乃当世高士,隐居岘山,耕读自乐。</p>

遂邀他前来赴宴,实欲聘其出山辅佐自己。</p>

庞德公却乐得清闲,不肯出山。</p>

便有人向刘琦谏言道:</p>

“昔年,玄德公在徐州时,不过是一客将。”</p>

“将不过关张,士不过简雍。”</p>

“只因求得名士天枢,故一路升腾。”</p>

“终成就王业,叫天下英雄侧目。”</p>

“今庞德公同为隐士,公子何不往求之。”</p>

“事若就,便可为刘备。”</p>

“事不就,亦不失保全荆州,坐稳楚公之位。”</p>

刘琦正烦闷自己每日被蔡瑁、继母蔡氏针对。</p>

他现在极其渴望有名士辅佐自己。</p>